close

【獨立特派員】漆台灣

Still0819_00010

婁雅君、賴秉寰 / 採訪報導

漆器產業起與落 回顧漆器黃金年代
漆器,曾經在中台灣生產、外銷盛極一時,但大多數的台灣人對它卻相當陌生。當時,光是中台灣就有三、四十間工廠,生產一年就可以攢下一棟透天厝。但是在缺乏原料及生產成本上漲的情況下,走入夕陽產業的命運。本週的獨立特派員,就要帶您一起深入漆器的世界,感受漆器的特殊之美,認識老一輩的漆藝大師對於漆藝的堅持,更了解新一代的漆藝家如何創造台灣特有種漆藝文化。

漆器會呼吸 精緻色澤獨具風味
閩南語常用「掉漆」來形容人,但事實上,漆的活性強,會以液態的形式,滲透進木頭的毛細孔中,並不容易掉漆。而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的漆器,距今大約七千年,色澤依然保持得完好。有人說,漆會呼吸,它的顏色會隨著時間產生變化,擁有精緻的色澤感,卻不張揚,這讓收藏家們對它情有獨鍾。

王清霜、賴高山赴日學習 成台灣首代漆藝人才
台灣首屈一指的漆畫家,王清霜,已經高齡92歲,以高蒔繪技法聞名。他從15歲就開始接觸漆藝,當初就讀台中工藝專修學校漆工科,卻對漆器一知半解,但他卻以第一名畢業。當時日本校長山中公便推薦王清霜及他的學長賴高山,一起赴日學習。山中公此舉,不但將漆器技術引進,更為台灣培養了第一代的漆藝人才。

Still0819_00009

陳火慶三十道工法的堅持 保存漆器特殊之美
陳火慶,早在王清霜及賴高山赴日學藝前,就一路跟在山中公身旁,從學徒熬到師傅,持續從事漆器的生產和教學。刮粗漆灰、下塗、推光,每完成一道工序,得花上一到兩天等漆乾,才能進行下一個階段,陳火慶不厭其煩,不願意漏掉任何一個步驟。對他而言,堅持傳統而繁複的30道工序法,是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而他所留下的十種漆器修飾技法,和三十道工序板,讓後人得以師法最傳統的漆器製作。

不敵大環境變遷 漆器走入沉寂年代
漆器的外銷盛況直到民國81年,台灣全面禁伐天然林,少了主要原料的漆器工廠,頓時沉寂了下來。在缺乏原料、生產成本上漲的情況下,曾經盛極一時的漆器產業,走入了夕陽產業的命運,榮景一去不復返。台灣漆器,自此走入了沉寂的年代,只能在塵封中兀自展現它的美麗。

資深漆藝人手藝傳承 新興漆藝家創新求變
民國85年左右,陳火慶、賴高山、王清霜重出江湖,紛紛投入教學傳習的工作。而賴高山之子,賴作明,隨父親腳步到日本學習漆藝,帶有藝術家反骨個性的他,雖然學的是日本漆藝,卻不想有日本味,試圖開創台灣漆藝新格局。於是他花費6年時間研究出方法,運用漆藝的傳統技法,將漆上在陶器上,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台灣漆陶,為台灣漆藝帶來新氣象。

Still0819_00016

 

 

出處

http://pnn.pts.org.tw/main/2013/09/04/%E3%80%90%E7%8D%A8%E7%AB%8B%E7%89%B9%E6%B4%BE%E5%93%A1%E3%80%91%E6%BC%86%E5%8F%B0%E7%81%A3/

 

影音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mbm04v_pLD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研漆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