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05 Thu 2013 12:22
公視【獨立特派員】漆台灣
- Jul 06 Sat 2013 21:53
蓬萊塗風華-台灣百年漆藝之美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於2013年7月6日至8月11日舉辦"蓬萊塗風華-台灣百年漆藝之美"特展
本展覽從影響台灣漆藝界發展之前輩山中公後代捐贈其文物開始,希望透過本次展覽,從歷史瞭解山中公先生以學科兼術科的師徒制度,將台灣漆工藝發展至藝術境界,創造出極具台灣風味的蓬萊塗,並致力傳承為台灣培育-陳火慶、賴高山及王清霜等漆藝界3位巨擘。因此,本次從山中公、陳火慶、賴高山及王清霜的作品將可看見台灣漆藝史的縮影,及如何深刻影響台灣傳統藝術漆工藝的發展。(出處http://tccip.hach.gov.tw/tccp/main.php?page=event_detail&id=163)
- Jul 06 Sat 2013 21:33
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工藝傳家系列特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即日起到12月8日推出「工藝傳家系列特展」,展出為台灣傳統工藝默默耕耘,榮獲民族藝術傳統工藝類漆器薪傳獎的陳火慶,以及獲國家指定為重要傳統工藝美術漆工藝保存者的王清霜,和一生固守「竹南蛇窯」窯火的林添福等三個工藝世家的薪傳故事,傳達藝師家族不同世代對於工藝的堅持、熱情付出以及令人動容的生命故事。 7月3日舉辦開展儀式,特別邀請高齡88歲的林添福藝師以及陳火慶、王清霜等藝師家族到場為活動揭開序幕。主辦單位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表示,希望藉由這樣的展覽可以將更多台灣傳統工藝的精緻與美好傳達給民眾。而這些台灣藝師家族對於工藝的堅持與熱情付出,以生命譜寫的傳承樂章,不僅是臺灣工藝發展的歷史見證者,產業興盛與轉型的推手,更是承續傳統技藝的重要命脈。
- Mar 06 Tue 2012 19:04
南投地方法院~漆藝之美演講
- Feb 15 Wed 2012 20:36
美國Headly-Whitney Museum 展覽照片上傳
於美國Headly-Whitney Museum展覽照片已完成上傳. 請各位點選右上方的相簿欣賞此次展覽照片.
- Feb 02 Thu 2012 20:24
桃園機場第二航廈文化藝廊展
- Dec 01 Thu 2011 10:59
TVBS-一步一腳印專訪
- Aug 24 Wed 2011 19:28
南投縣校長會議~漆藝之美演講
- Aug 22 Mon 2011 21:08
南投文化局邀請展
- Aug 14 Sun 2011 19:25
漆藝之美 王清霜父子最知道
- 2011-08-14
- 中國時報
- 【蘇瑋璇/新北市報導】
![]() 我們仨 辦聯展國寶級漆藝大師王清霜(中)和2個兒子王賢民(右)、王賢志(左)舉辦「漆藝之美」聯展,後方作品為王清霜的《排灣少女》,呈現原住民服裝豐富的裝飾。左圖為王賢志的《高冠展翠》,以高蒔繪、鑲嵌技巧表現孔雀金色羽毛的華麗璀璨。(蘇瑋璇攝) |
- Apr 28 Thu 2011 20:27
建樹一代典範-漆藝大師王清霜
漆器是人類文化資產中十分優良絕美的工藝、台灣漆藝的發展,乃是融合中國漢代傳統、與日本和式傳統,及台灣現代流派技法之大成。盱衡台灣漆藝界,王清霜可稱是一代典範、藝壇巨擘。
- Apr 28 Thu 2011 15:40
工藝之家~漆器
臺灣的漆藝融合著中國和日本的技藝,加上本土文化元素發展出特有的工藝美學。無論傳統的立體漆器或平面的漆畫,乃至結合竹編、金工的現代創作,均顯示其多元性。
- Apr 28 Thu 2011 15:22
漆藝大師王清霜 父子三傑傳承文化
- Apr 26 Tue 2011 17:32
李朝卿縣長贈予安徽省長美研茶具組
- Mar 30 Wed 2011 18:00
三木八水-漆藝創作聯展
展覽期間:2011/03/26 ~ 2011/04/24
展覽時間:上午9:00至下午5: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 Mar 30 Wed 2011 17:39
Headley-Whitney Museum 展覽
受邀於美國肯德基州(Kentucky)的Headley-Whitney Museum, 將於今年九月於館內展出王清霜,王賢民,以及王賢志等三位老師的作品. 屆時, 王老師也會親自到場示範基礎的漆藝技法. 以下為Headley-Whitney Museum 的展覽公告連結.
- Mar 21 Mon 2011 21:13
古代製漆技術溯源
漆的使用,遠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大約在七千多年以前,中國古人就已經能製造漆器了。根據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經過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其塗料為天然漆。七千歲的木碗,證實了是朱漆器藝術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苑中一枝奇葩。
- Mar 21 Mon 2011 20:27
漆藝的美感生活:王清霜、王麗華、王賢民、王賢志創作展
為呼應文化創意產業的主題,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自100年1月1日起於傳統藝術中心傳習所一館推出「漆藝的美感生活:王清霜、王麗華、王賢民、王賢志創作展」,邀集漆藝家族王清霜、王麗華、王賢民及王賢志二代四位工藝家,將創作多年之精湛作品有系統地展出。展品包含立體作品、平面漆畫及日常器皿三類,不僅技法多樣,更呈現出漆藝在當代生活中的精美應用。本次計展出30組件作品,以嚴謹、細膩的工法,呈現生動構圖及瑰麗的色彩。題材富含本土文化內涵,將生活中的風景、民俗吉慶等象徵,透過精湛技藝,呈現漆藝特有的高貴、典雅及寧靜幽遠意象。工藝家運用漆藝的各式技法如:蒔繪、鑲嵌貼付、戧金、罩漆磨顯等,在不同技法中展現漆器藝術的富麗與優雅。
- Mar 17 Thu 2011 17:28
蒔繪的基本技法
蒔繪的基礎其實是唐朝傳入日本的中國漆器工藝。日本人在這個基礎上融會了韓國的螺鈿工藝和越南的粘貼工藝形成了現下的日本蒔繪藝術。蒔繪(Maki-e)以前一般用在小件的生活用品或工藝品上。用於筆上始于1918年的並木製作所(Namiki),並於1924年開始製作高檔的蒔繪筆。後在上世紀30年代與DUNHILL合作推出DUNHILL-NAMIKI 頂級蒔繪筆。可能是除珠寶筆外最昂貴的鋼筆,曾有拍賣到2000萬日元的成績。 蒔繪筆的製作工藝複雜,工序繁多。蒔繪為日本獨有最高級的工藝,為頂級玩家的蒐藏。 當今最昂貴的筆中王者,乃這支在倫敦拍賣會上以183,000英 鎊(約台幣 $一千兩百萬)成交的 Dunhill Namiki 鋼筆。
- Mar 16 Wed 2011 21:39
「戧金」技法
中國早在漢代即有「錐晝」,以刀尖雕劃線條,講究的是運筆的流暢,而發展至明代非常流行的「戧金」技法,在漆面上淺刻細鉤紋飾,並在刻痕內填漆,然後貼上金箔或將金屑黏敷在淺刻的線條中,遂使所刻劃的花紋線條皆呈金色,講究的是運刀的流暢圓融,一般都在朱色或黑色漆面上雕刻。中國的「錐畫」傳入日木後,並發揚威一門精緻的漆藝,以石川縣輪島市、福島縣會津若松市、秋田縣雄勝郡稱川町著名,稱「沉金」,取金色沉陷在刻紋之內的含義。彼此之間的差異主要在刀具的形式不同,刀具因地區不同而各有具特色,衍生發展出不同技法。
- Mar 16 Wed 2011 21:36
第一屆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王清霜
王清霜,1922年生,為目前在台灣培養出來的第一代漆藝人才,自少即接受嚴格學院派正統訓練。1928年台中市設工藝傳習所,由山中氏辦理,教授漆藝;1932年改為私立工藝專科學校;1936年已故賴高山入校,次年王清霜就學,1940年畢業後,兩人以優異成績受校長推薦,一起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漆藝,師事和田三造、羽野禎三、河面冬山等大師;王清霜並進入東京圖案專科學院就讀。學成後,曾回母校任教,一直以其先進技術與設計觀念,輔導後學,對台灣早期手工藝推廣有啟發作用。1954年,應南投縣長之邀,為培養工藝人才,與顏水龍先生創設「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即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之前身。
- Mar 16 Wed 2011 21:26
2010.08.01 中央社
「人間國寶」授證吳院長親自出席
- Mar 16 Wed 2011 21:17
2010.08.09 中國時報
九十歲漆藝大師王清霜今年獲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藝術漆工藝保存者,成為「台灣國寶」,他的兩個兒子王賢民、王賢志從小耳濡目染,也沈浸在漆藝世界裡,成為台灣最具代表的漆藝世家。王清霜說:「傳承漆藝、發揚光大,就是送給父親最好的八八節禮物!」
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 處台中創意文化園區正在舉辦「二○一○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藝師特展」,其一就是王清霜的作品,這次特別展出他八十三歲登玉山後完成的大型作品《玉山》,以及王賢民、王賢志的創作。 王清霜是唯一在台灣培養出來且碩果僅存的第一代漆藝人才,他運用日本傳統最繁複的「高蒔繪」技法,配合立體浮雕,展現漆藝特有的溫潤典雅與漆彩世界。